林氏故居

林伯渠故居

时间:2013-12-23 11:52:05   作者:未知   来源:百度百科   阅读:1748   评论:0
内容摘要: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 图1

林伯渠故居纪念馆

已关注

基本内容 

林伯渠故居,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1886320日,这位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就诞生在这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家庭,原名林祖涵。1986年为隆重纪念林伯渠同志诞辰100周年,临澧县委县政府按历史原貌重新修复了故居,并建立了纪念馆。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金字红匾 。故居座南朝北、砖木结构,四周台阶为青石砌筑。上下三进,分上堂屋、中堂屋、下堂屋,上堂屋九牧世家金匾高悬梁上,古朴典雅,中堂屋诗礼传家镀金匾横挂在屋檐横梁上,更是书香气息之浓。三堂屋之间设有两个天井,共有正房14间,杂屋5间、建筑面积857平方米。整个故居充分体现了湘北民居工艺的最高水平。可见当初林伯渠参加革命前家庭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他是为了共产主义的坚定念,才毅然走向革命道路的。

林伯渠同志是我国老一辈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共和0重要的开国元勋。一九四年他东渡日本,在堂兄林修梅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同盟会,一九二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他为培养革命干部、促进农民运0的高涨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毅然辞去国民党内一切职务,奔赴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是延安五老之一。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主持了共和国隆重的开国大典。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林伯渠同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林伯渠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光辉业绩和品德风范将与世长存,将永远激励着广大人民与时俱进。现在的故居已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林伯渠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临澧县委县政府在故居前坪修建了铜像广场,塑立了林伯渠同志铜像。2007年被省红办、省旅游局确定为全省(30家)红>旅游景点。自开馆至今,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以上。现在的故居,在青山翠柏绿水之中,更是清风溢气、庄重肃穆。


  修梅镇的由来
  说起修梅镇的镇名,还有一段不凡的来历.它是以林老的堂兄、民国元勋林修梅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林修梅将军,名祖堃,字修梅,号浴凡。是孙中山总统府参军长。188031日出生在湖南省安福县凉水井(今临澧县修梅镇凉水井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先后毕业于长沙武备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早年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中华革命党,长期进行反清王朝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积极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林修梅努力学习并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著书立说,宣传用社会主义来改造军队、改造中国。1921年,年仅四十二岁的林修梅将军在广州溘然长逝。孙中山惊闻噩耗,异常痛惜,当即发布《大总统令》称赞他身经百战尽瘁国家。国会追赠林修梅为陆军上将,举行国葬,以彰其业绩。为纪念这位民国元勋,杰出的军事家,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国民政府改安福县西乡为修梅乡,后乡改镇一致沿袭至今。
  凉水井的传说
  林伯渠的诞生之地——修梅镇凉水井村。为什么取名>水井村呢?这里有着一个孝感动天的美丽故事。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林家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林良。他孝敬父母,礼待四邻,很受大家的爱戴。有一年,村里大旱,人畜无水可饮。林良年迈的母亲也因干渴过度卧病不起,为此,他日夜祈祷,四处寻找水源,但却毫无转机。情急之下,林良面朝东方,跪了好几天,到了第七天的晚上,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苍,一位白须老者从天飘然而至,在他跪拜的前方用拐杖凿出了一口深井,井水清凉无比,香甜怡人。村民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后人为纪念林良这位大孝子,取名该井为凉水井,所在创逡哺拿为凉水井村。现故居的工作人员和四周群众都仍饮用此井水。
  古柏树下话苍桑
  林伯渠同志故居前,那棵巍然耸立、腰围四米的千年古柏,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功勋树,说起它来还别有一番来历!
林伯渠儿时叫林祖涵。林伯渠十岁那年,生得单瘦文弱,体质不佳。他父母怕他因长年累月地刻苦用功,背诵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而劳累致疾,就与林家的师塾先生林范新商量了一个健身的办法。林范新是他的本家堂伯,他深知伯渠侄儿胸怀大志、气宇不凡,将来一定会为林家光宗耀祖、扬眉吐气。一天清晨,林范新先生站在庭前古柏下对小祖涵说:祖涵,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哩?”
  我要象岳飞、戚继光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的事业。
  说得好,有志气”!范新先生抚摩他的头顶说: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一要立志高远、二要健身强体、三要持之以恒。我知道你年纪虽小,却志向远大,遇事也有持之以恒的性格,只是这身骨子生得单薄,如不从小锻练一副强健体魄,将来要想事业有成,恐怕难挑重担、力不从人心呵。我和你父母商量过,从今天起就,在这古柏下我教你打一套原始的太极拳热身,然后练习攀援爬树,每天至少上下三个来回,只要坚持不懈,身垂亲匀换崆孔称鹄础
  小祖涵跃跃欲试,接着就卷袖盘辨,往手掌心吐一口唾液,憋了一口气,一双小手贴抱着古柏两足上登,闹腾好半天,可就是怎么也爬不上去。
范新先生将他扶起来说:慢慢来,你手脚无力,这也不是一时一刻便能成功的。只要你有一颗向上的心,总有一天你会爬上去的。
  第二天,小祖涵闻鸡起舞,迎着霞光练习攀树,练功强身、磨练意志。不几日,他就象猿猴般上下自如了。自此,小祖涵仍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古柏的硬树皮被磨得发光了,林祖涵的身体也结实起来,长成了一个英俊小伙子。这年春天,他揖别这颗饱含灵气的古柏,只身进入常德西路师范就读,从此走向革命之路。
无论是在东瀛岛国,还是在雪原林唬荒呐率窃诔ふ髀飞希抑或是在艰苦的陕甘宁边区还是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他总是怀念这位无言的导师——古柏。是它,给了自己永远向上的意志,给了自己永不掉队的毅力。而今,这棵千年古柏依然生机勃勃,为藏龙卧虎的故居山川锦上添花。
转眼百年,哲人已逝。当年小祖涵苦练攀树痕迹犹在,功勋树的故事也就流传下来了。
诗礼传家中堂联
  在林伯渠故居中堂屋里,横梁上高悬一块堂匾:诗礼传家,一副铁划银钩对联分挂两侧:
  上联:故老说宋玉屈原自六经以来骚坛嗣响
  下联:大江历岷山沱水挟九澧同去学海朝宗
  这联是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长槐和清末著名诗人黄道让合撰,后为道州何子贞(何绍基)以唐碑北朝楷法书写。
  黄道让是清末著名诗人,临澧人,46岁进士及第,做两年工部主事便弃官而去。其时,林长槐在四川宜宾、邻水县为官,同是故乡人,二人过从甚密。上联为黄道让所出,意指澧水流域楚文化渊源流长,自诗、书、礼、乐、易、春秋以后,中国的诗歌独盛于楚,屈原宋玉写下了光芒万丈的诗篇。屈原曾游历澧水一带,写下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而宋玉则在安福(今临澧)告老终生。屈宋遗风影响着一代代文人学子。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下联则是林长槐所对,将长江、岷山、沱水与九澧、洞庭联系起来,告诫世人诗礼育人、学无止境。教育林家子孙后代勤于学业、正直为人。林家后代禀承家学、刻苦自励,从事教育,卓有成就。
到林伯渠这一代更加发扬光大,他少年励志济世,身酬革命,终于成就币淮开国元勋。而今,这副镌刻的堂匾和对联依然悬挂在故居中堂屋里,让千千万万的参观者瞻仰,感悟启迪、深受教益。
  林老故居抱柱联来历
  清朝道光年间,林伯渠的曾祖父林畅怀在四川省邻水县任县保其时恰逢三年大旱,林畅怀开库赈饥,挽救了千千万濒临饿死的饥民。在任内,他兴修水利、奖励蚕桑、公断冤狱,深得境内子民爱戴、钦佩。林畅怀调任前夕,当地百姓仕绅为报答这位爱民如子县太爷的恩情,自愿集资五千两银子,派镖客用骡子护卫送往安福县(今临澧县)凉水井林被忱霞抑校当时林畅怀的长子问押镖者:是何人派你们送来的?押镖者说:是林大人交待他们送来的。当下无语。林畅怀的长子用这笔银子买田置地,在凉水井旧宅基上修建两栋房屋,一栋为林修梅的父亲居住,一栋为林伯渠的父亲居住。当时,林畅怀的好友慈利县县令姚密斋得知此事后北阄林畅怀新居撰写对联一幅:
  尔室有青天 只此一片冰心 夜夜焚香盟上帝
  黎民皆赤子 惟余满腔热血 时时洒泪到吾民
  这二栋房子后称林家大宅。林伯渠同志就闭饫锍錾、长大,直至投身革命时才离开它。后因时光流逝,兵燹战乱,这房屋荒芜、零落,直至六十年代,业已破旧不堪。
  1984年,在省、市、县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怀下,着手对林家大屋进行了修复背铝泄ぷ鳌
  19858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为《林伯渠同志故居》。如今,这块金匾悬挂于故居正门上方。这幅抱柱联镌刻于故居上堂,供后人瞻仰。从这抱柱联可看出林畅怀为官时清正廉洁的风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