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及

【唐】林宝《元和姓纂•林氏篇》及岑仲勉四校记

时间:2013-12-26 06:49:35   作者:林宝   来源:研究员   阅读:3368   评论:7
内容摘要:《元和姓纂》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

【唐】林宝《元和姓纂•林氏篇》及岑仲勉四校记 图1

编者按:

曾记得对各姓氏族谱有颇多涉猎的林忠博士说过“几千年来所谓的族谱,其实不是真正的族谱,而是同姓名人谱当我们去翻阅现有族谱的时候,此现象的确非常严重。修谱讲究的是慎终追远,对于没有搞清楚的世系,避免力求通天,避免强拉,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得接总比接错要好,这便是笔者引出下文的初衷。

该文是见诸于官方著作有文献可考的,有关林氏起源和源流的最早期评说,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都无法掩盖它在林氏源流方面的地位,故特摘之以飨大家。下文是宁德林和灿宗亲整理的一份《元和姓纂及其校版》,排版清晰,注释详细,非常有价值。在此还对平阳麻步林宣解先生的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可参见链接:

【宋】郑樵《通志·林氏篇》:周e王庶子林开之后

 

【唐】林宝《元和姓纂》(姓氏学鸿篇巨著 可复制编辑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林宝《元和姓纂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唐】林宝《元和姓纂》的点评


【宋】郑樵对林宝的评价:林宝作《元和姓纂h 而自姓不知所由来

---------------------------------------------------

【唐】林宝《元和姓纂•林氏篇》及岑仲勉四校记 图2

【唐】林宝《元和姓纂•林氏篇》及岑仲勉四校记 图3

【唐】林宝《元和姓纂•林氏篇》及岑仲勉四校记 图4

 

【唐】林宝《元和姓纂》(四校版)

 

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案《通志》,林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因长林山得氏説自林宝始,夹漈称其偏狥有以也。】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傅》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傅》云,林楚之先,皆林氏之良也。齐有林阮,见《说苑》。林类见《列子》。林回,见《庄子》。

A「岑校」比干为纣所灭 类稿三三、《新书》七引“灭”作“戮”,是也。《类稿》林姓引文,比今本讹夺更多,不赘及,他此。

B「又」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  校云:“案《通志》,林姓出自姬姓,周平王次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与此不同。”库本无“与此不同”四字,但云:“世系甚明,因长林山得氏,说自林宝始,夹 称其偏, 有以也。”余按古代得氏,恒有数说,究其来源,亦往往姓同系窗。必谓林姓尽出比干,固为不可,而谓林姓祗祖姬氏,要属难稽。宝籍济南,殆据本宗传述。樵生闽地,偏听晋安之言(闽多林姓)说可并存,难为轩轾。库校专主夹后着之《通志》,正坐偏徇。洪氏改为「与此不同」,持论尚不着边际也。

C「又」皆林氏之良也  “林”, 《通志》作“季”, 《类稿》、《新书》及《备要》一九同。

济南邹县

《风俗通》云: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号“十德之门”,又居九门。见《戚苑》。子孙秦末居齐郡邹县, 汉分齐郡置济南, 遂为郡人。据《秘籍新书》增。见《戚苑》。子孙秦未居齐郡邹县。汉分齐郡置济南,遂为郡人。

A「岑校」至林玉为相  《新书》及《备要》“相”上有“赵”字。

B「又」又居九门  四字洪氏据《秘籍新书》增,《类稿》引文亦有之。

C「又」见《戚苑》 当即唐刘扬名所撰之《戚苑纂要》。引见前刘姓临淮望下,库本“苑”误“菀”。

玉元孙o,仕汉,封平棘侯,传封四代,见《功臣表》。曾孙林遵,字长宾,受尚书于同郡欧阳高,官至少府、太子太傅,见《汉书·儒林传》。遵六代孙邈,后汉徐州刺史、清泉侯;五代孙乔,字伯,与释道安为友,见《高僧传》。伯元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生胜,北齐散骑侍郎。魏分清泉为临清,今兖州临清人也。

A「岑校」曾孙林遵  按《汉书》八八作“林尊”、“尊”、“遵”古读通。

B「又」五代孙乔字伯,“”,库本作“升”下同。

胜生昙。昙生通。通生登,唐清苑、博野二令,以二子官居高陆,入关居三原县,生游楚、游艺、游道、游真。

A「岑校」入关居三源县,“源”当作“原”,唐属京兆,亦见《劳御》考二。

游楚自万泉令以应燮理阴阳科第二等,擢夏官郎中,出为凤、陈、三州刺史,生希邱、希望、希礼。希邱,定平丞,生肃、琨。肃,延安主簿,生少良、伯成、季随、贾。伯成,偃师尉。琨,司驾员外、知制诰,生礼,膳部右司郎中,谏议大夫,中都男, 赠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生贲、贽、贵、宝。                                                                       ,左神武曹。贽,崇文校书,并举进士。贵,定平丞,三代进士。宝,太博士。希礼生,京兆法曹,生伸,偃。伸,白水令。偃,司议郎。

A「岑校」生少良伯成季随贾  《从编》一三引《复齐碑录》有《君女墓表》,元和六年立,林贾撰文,此贾为宝再从父,殆即其人。

B「又」琨司驾员外知制诰  《全文》四五八云,琨,代宗朝官左司、司封郎中, 知制诰, 按今《郎官柱》封中有琨名《全诗》十一函八册收琨诗一首。

C「又」生礼  劳《考》一云:“二字疑衍” 按琨之从父名希礼,其子似不应名「礼」,劳说是也。

D「又」璠京兆法曹   《全诗》十-函八册收林琨诗一首。

游道,高平令,生希业、涛、洋。业,河南法曹,生弼、赏。弼,王屋令;赏,监察御史。涛,渭南尉;孙清赵,邺令。洋,密、衢、常、闰、苏,九州刺史,生晔、益、实、毕。晔,万年尉。益,河阳丞。游真孙,明,大理司直、榆次县令。

A「岑校」涛渭南尉  《全文》六二一收涛《对惰农判》一首。

B「又」孙清赵   库本作「清越」。

C「又」洋密衢常闰九州刺史详见《精舍碑》监察御史并內供奉。《元龟》五四,天宝九载有吴郡太守林祥,应即此人,“祥” 乃“洋” 之讹。《旧书》一:六,薛播伯父元暧之妻,为济南林氏,丹阳太守洋之妹。《全文》三六有《玄宗赐丹阳太守林洋敕》。《嘉定镇江志》一四:“时练师李含光将赴金坛,故有是敕,石刻犹存,含光上表年月系天宝七载,则林洋守丹阳正其时也。”

D「又」益河阳丞   《全文》六二收益《五声同色赋》一首。

平凉

后魏平凉太守林,称遵后。晋永嘉后,平凉女为魏孝文帝后,生废太子恂。

A「岑校」平凉后魏平凉太守林遁称遵后晋永嘉后平凉女为魏孝文帝<按《北史》一三云:“孝文贞皇后林氏,平原人也。父胜,位平凉太守”。《 魏书》一三略同。是平原人,非平凉人;名胜,不名遁。“永嘉后”之下有夺文。或为“徒居”等字。

广陵

监察御史林衮,状称遵后。后汉末,恂仕吴,因居焉。恂盖衮之先也。

A「岑校」监察御史林衮《全诗》五函六册刘商有“送林衮侍御东阳秩满赴上都”, 此与《登科记考》二四,大顺元年下引《淳熙三山志》之林袞, 时代不同。 《此集》,蕴,披第六子,贞元四明经及第(《新书》二00有传)。全诗六函一册欧阳詹《玩月诗序》:贞元十二年,……予与乡人安阳邹楚长、济南林蕴、颖川陈诩亦旅长安”。闽人语:欧阳独步,藻蕴横行。

魏郡

林放之后,状称:本居广平任县,隋末徙魏州。唐率更令林庭珉,女为元宗昭仪,生万春、宜春二公主。其子实,为湖城令。

晋安

林放之后,晋永嘉渡江,居泉州。东晋通直郎林景,十代孙宝昱,泉州刺史。今领判官、监察林藻,江州判官兼监察林蕴,皆其后也。

成都

汉有林闾,善古学,扬雄师之,见《雄集》。

河南

《 官氏志》邱林氏改为林氏

 

 

 

 

 

 

 

 

 

 

 

【唐】林宝《元和姓纂•林氏篇》及岑仲勉四校记 图5

元和姓纂•林氏篇

唐.林宝

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

  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狙、林楚,代仕季氏。《左传》云:“林楚之先,皆林氏之良也。”齐有林阮,见《说苑》。林类见《列子》。林回见《庄子》。

  济南邹县:《风俗通》云: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十德之门,见《戚苑》。子孙秦末居齐郡邹县。汉分齐郡置济南,遂为郡人。玉玄孙挚,仕汉,封平棘侯,传封四代。见《功臣表》。曾孙林遵。字长宾,受《尚书》於同郡欧阳高,官至少府太子太傅。见《汉书•儒林传》。遵六代孙貌,后汉徐州刺史、清泉侯。五代孙乔,字伯升,与释道安为友。见《高僧传》。伯升玄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生胜,北齐散骑侍郎。魏分清泉为临清,今衮州临清人也。胜生昙。昙生通,通生登,唐清苑、博野二令,以二子官居高陆,入关居三源县。生游楚、游艺、游道、游真。游楚自万泉令应燮理阴阳科第二等,擢夏官郎中,出凤、陈、廓三州刺史。生希邱、希望、希礼。希邱定平丞。生肃、琨。肃延安主簿,生少良、伯成、季随、贾。伯成偃师尉。琨司驾员外,知制诰。生礼,膳部左司郎中,谏议大夫,中都男,赠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生贲、贽、宝。贲左神武胄曹,贽崇文校恚并举进士;贵定平丞,三代进士;宝太博士。希礼生璠、玒。番京兆法曹。生伸、偃。伸白水令;偃司议郎。游道高平令。生希、业、涛、洋。业河南法曹,生弼、赏。弼王屋令;赏监察御史;涛渭南尉。孙清越,邺令硌竺埽衢、常、润、苏,九州刺史。生晔、益、实、毕。晔万年尉;益河阳丞。游真孙明,大理司直,榆次县令。

  平凉:后魏平凉太守林遁,称遵后。晋永嘉后平凉女为魏孝文帝后,生废太子恂。

  广陵:监察御史林衮,状称尊后。后汉末,恂仕吴,因居焉。恂盖衮之先也。

  魏郡:林放之后,状称本居广平、任县。隋末徒魏州。唐率更令林庭珉,女为元宗昭仪,生万春、宜春二公主,其子实,为湖城令。

  晋安:林放之后,晋永嘉渡江,居泉州。东晋通直郎林景十代孙宝昱,泉州刺史。今领判官监察林藻,江州判m兼监察林蕴,皆其后也。

  成都:汉有林闾,善古学,杨雄师之,见《雄集》。

河南:《官氏志》邱林氏改为林氏

 

唐朝太博士 林宝

 

注:

《元和姓纂》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

作者林宝,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至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该书详载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

 

值得注意的是

1.来源可信度

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姓纂》取材包括私家谱牒,故所述族姓来源未必都翔实准确

 

2.原版已失以及四校本

原书久已失传,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从《永y大典》辑出,再用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补缺,重新分为18卷,此为《四库》辑本。清孙星衍、洪莹及近人罗振玉都做过校补。此后岑仲勉又重行校勘,写成《元和姓纂四校记》。所谓“四校”,指第四次校勘,以《四库》辑本为一校,孙、洪为二校,罗振玉为三校,岑氏所作为第四校,该书晚出,后来居上,功力最深,收获也最大。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