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杂坛

思想大碰撞 百家争鸣(探讨【林氏祖源】海纳百川)

时间:2015-08-04 11:20:09   作者:白奚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1974   评论:0
内容摘要: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所谓“家”,是指一种学说或是一个学术派别;所谓“百家争鸣”,是说诸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辩驳。

编者按: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种学说纷纷出现。所谓“家”,是指一种学说或是一个学术派别;所谓“百家争鸣”,是说诸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辩驳。

其实,在不远的民国时期也曾有过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时期,蔡元培先生时期的北大,之所以能够大师云集,群贤<至,是他坚持“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的结果。在请聘教员的问题上,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想、派别,能够包容和吸纳不同观点的人才,在这些人才里,有复辟派的辜鸿铭,有起先为激进革命派后急剧退化为保皇派的刘师培,有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有反对白话文的黄侃;有“只手打倒孔家店”的吴虞,也有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就连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也被请到北大任文科学长,正是由于这种不拘一格求人才的包容的办学理念,吸引了大批学界名流,终于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说到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头脑风暴”、“思想大爆炸”、“思想云计算”等新理念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的固有思维,让人应接不暇。正因如此,可能过去通过十年苦心搜索的资料,现在网络平台可能只需短短的时间便会汇集。以前短时间没能打通的任督二脉,可能因为注入一股新的真气而神奇般地打通了......,李宁的那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Everything is possible)”用在互联网时代再合适不过了,其实姓氏祖源探讨(学术研究和民间探讨)作为思想领域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编者曾在《<中华林氏·浙南源流>前言》一文中写道:“其实,未知和不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已知事物的漠视甚至忽视乃至否认。”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70年前便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在170年后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采用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

随着近期林氏祖源探讨文章(浅析林氏始祖链接)的发布,网站、微信群、QQ群以及现实中引发了热闹空前的大探讨,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第三方、第四方的......,但这些碎片化的观点和话语毕竟会随着群界面的翻篇和声波的消失:消失,哪怕再精彩的话语都很难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观点因文字而沉淀,生命因文字而更精彩。有鉴于此,欢迎各地宗亲将观点整理成文字以便于发布和思想交流。(投稿邮箱:1609705208@qq.com

在此,对过去一代代为我们林氏源流研究和探讨做出贡献的老前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致以由衷的感谢,没有您们,就没有当下林氏学术和联谊的繁荣!

编者特转载这篇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学术大繁荣 思想大碰撞 战国百家争鸣

白奚

 

  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稷下学宫延续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我们至今引以自豪的百家争鸣,追溯历史主要就发生在稷下学宫。

思想大碰撞_百家争鸣(探讨【林氏祖源】海纳百川) 图1

  稷下学宫汇聚了来自列国的各种学术思想。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s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史记》中描述齐宣王时稷下百家争鸣的盛况时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诸子百家在这里长期并存,彼此s流切磋,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互相吸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稷下百家争鸣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儒家、道家、法家、墨家e阴阳家、名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一个高峰。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这些主要的学派在稷下都发生了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辩驳的局面。同以往那种 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一个学派内部在传承中发生的自然分化不同,稷下的学派分化主要是不同学派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吸取而产生的,形成了很多犹如现代科学所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学术思想之间的广泛交流和充分争鸣,这样的分化是不会出现的。

其次,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还表现为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在稷下,一些曾经势如水火的学派在寻求联手互补,一些原本互不搭界的学派也在形成共识,各学派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呈现出纷繁交织的复杂情况。每一个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同时兼有两家或多家学说的思想内容,以至于我们在给某位思想家或某部著作进行学派划分时常常感到很困难。稷下学术的这种既分化又融合的特点,代表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趋势,离开了百家争鸣的特定环境,很难形成这种局面。

第三,学术思想的分化和融合导致学术创新。在稷下良好的学术环境下,各家各派在交流争鸣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使得一些新的理论尝试和理论创造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流派,为学术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探索出新的方向。例如,道家的黄老之学就是稷下学术的一个重要创新。该学派以道家学说为哲学基础,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黄老之学既适应了时君世主的眼前需要,又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且引领着学术思想龊戏⒄沟拇蠓较颍所以最终能够“压倒百家”,成为战国中后期真正的显学。黄老之学的出现,一改道家学派疏离政治的传统倾向,积极探讨治国之道,增强了道家适应时代需要的能力,为道家学派开辟了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全新的发展方向。

  在稷下百家争鸣取得的这些学术成就中,道家的黄老之学和荀子礼法互补的政治模式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虽然它们并没有来得及为当时的列国诸侯所实践,但却相继主导了汉代以降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方向。黄老之学在汉初一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为社会的稳定和『和醭的繁荣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荀子的礼法结合、王霸并用的政治理论更是奠定了历代王朝治国模式的理论根基。

  稷下的百家争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但它作为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意义应是超越时代的。鉴古知今,稷下百家争鸣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历史启示。

  当年诸子百家在稷下的学术活动,内容主要是探讨治国之道,其积极成果对于齐国的强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历代王朝的治国实践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治国之道,大体上相当于如今所谓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虽然不能像自然科学技术那样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它却指导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是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思想自由是稷下百家争鸣给我们的另一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稷下学宫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里较为充分的思想自由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稷下百家争n的学术成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