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编林文

【元】林淳《故建安书院山长陈公墓志铭》(苍南 陈印翁)

时间:2013-09-24 10:42:48   作者:林茂则转录   来源:林孝暖《元代平阳诗文辑集》   阅读:1855   评论:0
内容摘要:林淳,平阳盖竹人。按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林淳系林升父亲,这是1344年林淳为平阳坊下陈氏(现苍南金乡坊下)陈印翁写的一篇墓志铭。

林孝暖【校记

林淳,盖竹林氏,阳江县尹,宦游返乡后为知州周嗣德僚属,后被方国珍贿赂,为其内应,执周嗣德以降。(参考《平阳文史资料 10辑》中《是非功过瑕瑜互见--周嗣德史事考略》(池云亮)一文)。

该文-自民国《平阳县志》卷六七《文征内编五》,原按称文见坊下《陈谱》,题云承事郎、前南恩州阳江县尹兼劝农事林淳撰,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庆元录事陈高书,省委总督官温州路平阳州知州周嗣德篆额,盖照石刻原-录载也。《全元文》也有收录,据以校补。

林茂则注:

1.该文录自林孝暖编校的《元代平阳诗文辑濉(平阳地方文献丛书第一辑,林顺道主编)。

2.按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按萧江《前村林氏原有;林淳系林升父亲。洪武八年盖竹因飓风导致的山体滑坡而被掩盖,林淳携子林升、侄子林魁等迁居萧江前村,是萧江前村的始迁祖,详细情况可参见见本网转载的《探访麻步盖竹旧事》

3.这是1355年林淳为平阳坊下陈氏(现苍南金乡坊下)陈印翁写的一篇墓志铭,元至正元年(1341),阴均陡门坏圮,逝者长子陈文俊带头倾资修阴均陡门,金舟乡陈高为之作《陈君惠泽记》,立于灵峰堂内,以颂其德,此文见于陈高《不系舟渔集》。

 

故建安书院山长陈公墓志铭

承事郎、前南恩州阳江县尹兼劝农事    林淳   撰,

    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庆元录事    陈高   书,

      省委总督官温州路平阳州知州    周嗣德 篆额,

公讳印翁,字德权。陈,妫姓,以国氏。先世有自颍川迁闽中者,其地于今为福之宁德县支题山。唐广明初,十六世祖有光又自支题山迁于永嘉平阳之瀛州里,是为瀛州始祖。后奉议郎马步院判官书枝叶蕃衍,而阀阅始大著。在宋朝则有朝奉郎、秘省正字兼吴兴郡王宫宗教授逢辰,朝散大夫、漳州太守吏部侍郎栩。d世文物全盛,冠盖相望,四方学士咸宗之。时登瀛之誉多归美于陈氏矣。曾大父、故大父舆、父熹皆隐德弗仕。公幼聪敏,往行莫不晓畅,性孝友,敦□族以和,交乡党以信。凡处置时事,为民去害兴利,必适于义而后行。甚为伯父帅干公所器重,尝谓人曰:“兴吾宗者,其此子也。”公d在隐居,既成堂构,乃作琴书之所,环种修竹,故以可竹自号。顾海之东,有阴均水门,岁久就圮,公以僧知融、能道人为善,遂与协力,命工修而复之。又海之东南有峻岭,人病其上下[人劳][1]挽反复之艰,公乃谋诸耆老,相彼丘原更营坦道。于斯二者,其志虑及民,概可见矣。先自省宪以茂异举公,为建安书院山长。未几,永嘉郡守西夏公致书币,命郡博士君定来请摄永嘉书院事。弦诵暇日,从贤士大夫游a观览夫华盖中川之胜,发为歌诗,倡和成集。他日归,语诸子曰:“吾老矣!聪明日衰,惧勿能永年。”岁余果卒。公生于咸淳九年四月廿七,殁于至正四年(1344)十二月十八,春秋七十有二。娶王氏,里之望族,先公卒。次室李氏,生男五人,文俊、文质、文佑、文显、文举。孙男七人,曰崿,曰[2],曰悖曰屷,崶,嵤,峃。孙女皆有归。曾孙男二人,长忞,次恩。十三年冬,山寇延毁江南诸乡,赖文俊谋画得全,太府知之,举为本州佐。固辞,遂擢崿为南监巡检。一日,文俊状父行实,踵门请曰:“孤不天兹,卜至正乙未十月十又八日奉柩葬于白玉潭之原,从先志也。先人有善可书。知先生书法无隐,求今辞以垂于有永。”淳少与公亲且厚,逮宦游南归,而公已逝矣。呜呼!吾闻盛德者有后,公果有后,盛德矣乎?是宜铭。铭曰: 

德之成,其始曰贞;道之行,其终也荣。泽及后人,益有令名,吁嗟乎先生。


另据陈后裔之博客曰http://winzj888.blog.163.com/blog/static/40772083201279036309/


元代墓志碑。2008年在金乡镇龙蟠基村的“白玉堂”古庙遗址中发现,碑的内容主要介绍平阳瀛州里(今苍南金乡坊下村)人陈印翁的生平、子孙及陈氏家族热心公益、淡归“竹林”的事迹。

该碑青石质,高180厘米,宽80厘米,厚14厘米,额高20厘米,重达300余斤。碑额竖排四行、每行三字,篆书阴刻“故建安书院山长陈公墓志铭”12字,字长9厘米、宽5厘米,碑正文共有1045字,竖排22行,每行满格42字,楷书阴直刻,字长2.5厘米,宽2厘米,碑身四周刻有圈草纹饰。

苍南县发现一方弥足珍贵的元代墓志碑


[1] 人劳:底本缺字,据《全元文》补录。

[2]瑁骸镀海类编》音寨,又音启。《康熙字典》列入备考。


标签:林淳  平阳  盖竹  陈文俊  陈高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