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源流

福建三明大田林氏的源流与分布

时间:2014-09-27 15:04:52   作者:博大兴   来源:大田论坛-大田姓氏   阅读:3572   评论:0
内容摘要:福建三明大田林氏的源流与分布林姓受姓始于林坚。林坚,史载为殷商太师比干之子,比干因忠正谏诤被商纣王剖心而死,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为旌表比干忠烈,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7饽梗觅其后嗣。正夫人妫...

福建三明大田林氏的源流与喜

 

    林姓受姓始于林坚。林坚,史载为殷商太师比干之子,比干因忠正谏诤被商纣王剖心而死,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为旌表比干忠烈,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觅其后嗣。正夫人妫氏携泉归周。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其后,子孙世袭爵位,多为大夫,朝廷亦在当地设立西河郡,“西河林氏”便由此美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官职调任或避乱隐居,林氏散居在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各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林姓渐聚山东济南:形成“济南林”。西晋为避“永嘉之乱”,林氏南迁江苏下邳(今江苏宿迁东南)一带,形成“下邳林氏”。东晋时的林懋因在徐州做官、定居,其子孙又成为“徐州林”;其弟林禄在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奉命出守晋安郡(福州一带)并定居,成为林姓入闽第一人,即“晋安林”的先祖。由于“晋安林”派生的支系很多,传有“闽林遍天下”之称。

自林禄至林玉珍,传八世,奕世簪缨,先后出一王、二侯、九将军。至十世祖隋右丞林世茂,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定居莆田北螺村,子孙遂成阀阅,显贵南国,位列甲等,其中“九牧传芳”名扬四海:十六世林披,自北螺村迁居澄渚,建“灵岩精庐”(今莆田兴教里福平山下),九子均在此庐攻读,贞元年,先后登科,同为剌史,号称九牧(牧,唐时地方行政长官名)。

 

    福建省大田县林氏主要有八大支流,即吴山梓溪林法旺、广平林迪、武陵林廿六、均溪珠宝山林安六、湖美西燕林辛二等八支系,全为闽林“晋安林”支系派生。

 

    分 布

    林姓为大田县第二大姓,人口超44000人,分布于大田县13个乡镇50余个村。其中:

       吴山乡:梓溪、阳春、东埔。

       济阳乡:国庆、大墘。

       谢洋乡:谢洋、怀德、坑口、科里、珍山、和春、碧山、仕福、草垄崎、三角尾、焦坂。(全乡95%男丁人口为梓溪林)

       均溪镇:红星、玉田、太山崎、珠宝山。

       太华镇:小华、黄坑。

       建设镇:建设、建强、建民、香浮。

       广平镇:广平、甲头。

       奇韬镇:龙溪。

       武陵乡:武陵、红君、桃溪、百束、大石。

       桃源镇:乾元、广汤、桃源、桥山。东风农场的三门村、桂洋村、乾元村。

       文江乡:文江、典坑、光明、后洋、山芹、龙门。

       梅山乡:金阳。

       湖美乡:前进、林兜、汉口。

       前坪乡:吉坑、黄龙、山川、湖坪、上地、下地。

       外迁永春、福鼎、龙岩、安溪,永安及台湾等地。


原文地址:http://datian.chinafubu.com/d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出处:浙南林氏源流网http://www.znls.net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址


相关评论